一、竹筍是“菜中珍品”,高纖低脂防便秘
竹筍,是竹的幼芽,也稱為筍。中醫(yī)認為,竹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具有清熱消痰、利膈爽胃、消渴益氣等功效,還可開胃健脾,寬腸利膈,通腸排便,開膈豁痰,消油膩,解酒毒,因此食欲不振、胃口不開、大便秘結、酒醉惡心等都可通過進食竹筍來輔助治療。
營養(yǎng)學分析認為,每100克竹筍所含熱量低、脂肪少、膳食纖維和各種維生素豐富。竹筍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不但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去積食、防便秘,進而預防大腸癌的產生,高纖維還能夠減少人體對于脂肪的吸收,減少高血脂有關疾病的發(fā)病率。另外,由于竹筍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少,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進食。
二、吃筍最好冬春吃,吃時注意防過敏
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屬鮮嫩食品,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竹筍可以做湯,可以燒菜,還可以涼拌,做法多樣,但竹筍單獨烹飪的時候會有苦味,與肉同炒則比較鮮美。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
但是不少人在吃春筍的時候容易出現喉頭水腫等過敏反應,這是因為春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fā)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皮炎等。老人、兒童不宜多吃,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為防止出現過敏癥狀,烹飪的時候最好將筍用熱水焯燙一下,以去除草酸。容易過敏的人群、肝硬化及食道靜脈曲張患者最好不要吃春筍,更不要搭配海魚等吃春筍。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