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COPD患者呼吸系統(tǒng)癥狀出現(xiàn)急性加重(典型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痰量增多和/或痰液呈膿性),超出日常的變異,并且導致需要改變藥物治療。引起AECOPD的常見原因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氣管-支氣管感染。治療目標為減輕急性加重病情,預防再次急性發(fā)作的發(fā)生。
2.治療
2.1 AECOPD四階梯療法:
①誘因的處理:包括感染、心衰、肺栓塞、氣胸、胸腔積液、水電解質紊亂、過敏等。
②呼吸支持:包括普通氧療、無創(chuàng)及有創(chuàng)通氣。
③右心功能不全的處理:在控制感染及保證有效呼吸支持的前提下,右心功能往往會明顯改善。對于有明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利尿、擴血管等治療。
④營養(yǎng)支持及并發(fā)癥的處理。
2.2 ICU住院的AECOPD患者的處理原則
氧療/機械通氣治療
|
氧療或無創(chuàng)/有創(chuàng)通氣
|
支氣管舒張劑
|
應用氣動霧化裝置霧化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異丙托溴銨;如果患者已經(jīng)進行呼吸機治療,考慮應用進行定量霧化吸入。
|
糖皮質激素
|
如果患者耐受,口服波尼松30~40mg/d,10~14天;
如果患者不耐受口服,則可以應用相等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進行靜脈滴注,考慮應用定量吸入過霧化吸入糖皮質激素。
|
抗菌藥物
|
根據(jù)當?shù)丶毦退幥闆r選用抗菌藥物,如呼吸喹諾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卡拉維酸鉀;如果懷疑有銅綠假單胞菌和/或其他腸道細菌感染,考慮抗菌藥物聯(lián)合治療,可選擇環(huán)丙沙星和/或抗銅綠假單胞菌的β內酰胺酶,同時可加用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
|
監(jiān)測事項
|
監(jiān)測液體平衡和營養(yǎng);考慮應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凝;鑒別和治療合并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監(jiān)護患者生命體征。
|
2.3氧療或機械通氣治療
2.3.1氧療:常用鼻導管或Ventuti面罩低濃度吸氧,目標PaO2>60mmHg,SpO2>90%。如果患者意識狀態(tài)、氧和下降、PaCO2進行性升高、呼吸困難加重或血流動力學改變時應及時更換為機械通氣。
2.3.2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指征:
①對AECOPD患者應用NPPV時,應注意意識、咳痰能力、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和主觀及客觀配合能力。
②對于病情較輕(動脈血pH>7.35,PaCO2>45mmHg)的AECOPD患者宜早期應用NPPV。
③對于出現(xiàn)輕中度呼吸性酸中毒(7.25<pH<7.35)及明顯呼吸困難(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頻率>25次/分)的AECOPD患者,推薦應用NPPV。
④對于出現(xiàn)嚴重呼吸性酸中毒(pH<7.25)的AECOPD患者,在嚴密觀察的前提下可短時間(1~2h)試用NPPV。
⑤對于伴有嚴重意識障礙的AECOPD患者不宜行NPPV。
⑥對AECOPD實施NIPPV應配備必要監(jiān)護設施以及經(jīng)過培訓的醫(yī)護人員,在應用NPPV的早期應有專人床旁監(jiān)護。
⑦在AECOPD應用NPPV治療初期應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血氣,2~4小時仍無改善,則考慮改換其他治療方法。
2.3.3 NPPV的模式參數(shù)調節(jié):通常選擇BiPAP、CPAP模式,以BiPAP為例,通常EPAP從2~4cmH2O開始,IPAP從4~8cmH2O開始,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逐漸上調,直到達到滿意的通氣水平。
2.3.4 AECOPD患者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指征:
①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癥(PaO2<50mmHg或PaO2/FiO2<200mmHg);
②PaCO2進行性升高伴嚴重酸中毒(動脈血pH值≤7.20);
③嚴重的神志障礙(如昏睡、昏迷或譫妄);
④嚴重的呼吸窘迫癥狀(如呼吸頻率>40次/分、矛盾呼吸等)或呼吸抑制(如呼吸頻率<8次/分);
⑤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
⑥氣道分泌物多且引流障礙,氣道保護功能喪失;
⑦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失敗或不耐受的嚴重呼吸衰竭患者;
⑧呼吸/心跳停止。
2.3.5 IPPV模式參數(shù)選擇
①常用模式:BIPAP,SIMV,IPPV,CPAP等。
②初始參數(shù)設置:原則是低通氣、長呼氣、慢頻率,具體如下:
通氣模式/參數(shù)
|
設置
|
通氣模式/參數(shù)
|
設置
|
通氣模式
|
容量控制
|
吸入氧濃度
|
SaO2>90%
|
潮氣量
|
6~9ml/kg
|
PEEP
|
4~6cmH2O
|
呼吸頻率
|
10~14次/分
|
吸呼比
|
1:3~1:4
|
吸氣峰流速
|
50~80L/min
|
平臺壓
|
<30cmH2O
|
2.3.6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的切換點把握(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
AECOPD患者建立有創(chuàng)人工氣道有效引流痰液并合理應用抗生素3~7天后,支氣管-肺部感染多可得到控制,臨床上表現(xiàn)為痰液量減少、粘度變稀、痰色轉白、體溫下降、白細胞計數(shù)降低、X線胸片上支氣管-肺感染影消退,這一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的階段稱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現(xiàn)PIC窗后若不及時拔管,則有可能隨插管時間延長并發(fā)呼吸機相關肺炎(VAP);此時痰液引流問題已不突出,但呼吸機疲勞仍較明顯,需要高水平的通氣支持,此時撤離有創(chuàng)正壓通氣,繼之行NPPV,可改善預后。
2.4其他藥物治療
①短效β2激動劑(沙丁胺醇)、抗膽堿能藥物(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
②茶堿:適用于重癥或上述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建議使用24h后監(jiān)測血藥濃度避免過量。
③糖皮質激素:口服或靜脈使用潑尼松30~40mg,療程10~14天。
④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痰液引流及并發(fā)癥的治療。
⑤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參考文獻:
1.蔡柏薔,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診治中國專家共識(草案),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3,12(6),541-551.
2.衛(wèi)計委-中日友好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ICU工作手冊,2015年版.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