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jù)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fā)生彎針,并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chǎn)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后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xiàn)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xiàn)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nèi)液體,涂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1、 拔罐時,室內(nèi)需保持20℃以上的溫度。最好在避風向陽處。
2、 患者以俯臥位為主,充分露施術(shù)部位。
3、 拔罐時的吸附力過大時,可按擠一側(cè)罐口過緣的皮膚,稍放一點空氣進入罐中。初閃拔罐者或年老體弱者,宜用中、小號罐具。
4、 拔罐順序應從上到下,罐的型號則應上小下大。
5、 一般病情輕或有感覺障礙(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時間要短。病情重、病程長、病灶深及疼痛較劇者,拔罐時間可稍長,吸附力稍大。
6、 針刺或刺血拔罐時,若用火力排氣,須持消毒部位灑精完全揮發(fā)后方可拔罐。否則易灼傷皮膚。
7、 留針拔罐時,要防止肌肉牽交牽拉而造成彎針或折針,發(fā)現(xiàn)后要及時起罐,拔出針具。
8、 拔罐期間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fā)涼等癥狀,甚至血壓下降、呼吸因難等情況,應及時取下罐具,將患者仰臥位平放,墊高壯舉部,輕者可給予少量溫開水,重者針刺入中、合谷。必要時,可用尼可剎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靜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9、 拔罐時間過長或吸力過大而出現(xiàn)水泡時,可涂龍膽紫,覆蓋紗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內(nèi)液體,然后用利凡諾紗布外敷固定。 患者在過饑、過飽、過勞、過渴、高熱、高度水腫、高度神經(jīng)質(zhì)、皮膚高度過敏、皮膚破損、皮膚彈性極差、嚴重皮膚病、腫瘤、血友病、活動性肺結(jié)核、月經(jīng)期、孕期,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