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分為虛實兩大類。實證常見邪熱乘肺,風(fēng)寒束肺和痰濁阻肺;虛證常見肺氣虛和陰虛肺燥兩種情況。肺系常見臨床病證有:感冒、咳嗽、哮證、喘證、肺癰、肺癆、肺痿、咯血、衄血等。
1 一般護理
1.1 肺主一身之表,性嬌嫩而不耐寒熱,易受外邪侵襲,對肺系疾病的護理,應(yīng)重視氣候變化,宜囑患者慎起居,避風(fēng)寒,隨氣候變化增減衣著。對患者有自汗、盜汗或服發(fā)汗藥后汗出過多衣濕者,宜用干毛巾擦干汗液后避風(fēng)更換內(nèi)衣,以免外邪內(nèi)襲。
1.2 肺主氣,司呼吸,開竅于鼻。為避免寒冷空氣及異味刺鼻之氣吸入,要保證病室內(nèi)空氣新鮮,嚴禁室內(nèi)吸煙,防止灰塵和特殊氣味的刺激,在家庭中尤應(yīng)避免油煙煤味、油漆等氣味刺激。要定時通風(fēng)換氣,2~4次/d,通風(fēng)換氣時要避免冷空氣直接吹襲患者。
1.3 對肺系疾病患者,飲食宜以清淡素食為主,但要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肺惡辛”,為貯痰之器,故忌辛辣煙酒以及油膩、甜、粘、咸和刺激性食物,以免礙脾助濕生痰或耗散肺氣。
1.4 平時宜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肺的御邪能力。
1.5 注意觀察痰和呼吸的變化。要觀察呼吸的頻率、深度,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咳喘,咳喘的時間、性質(zhì),有無誘因。痰的色、質(zhì)、量,是否挾帶血絲以及氣味等,以便為辨證施護提供依據(jù)。
1.6 肺主氣,五行屬金。肺系疾患常可因子盜母氣而損脾;金水相生而累腎;氣病及血而犯心。同時也可因腎虛不主水,水飲上泛凌心甚至導(dǎo)致心陽暴脫。所以臨床上要掌握這一轉(zhuǎn)變規(guī)律,對疾病有進一步深入發(fā)展趨勢者,宜先安其未受邪之地,搞好防變護理,防患于未然。
1.7 肺主宣肅,與大腸相表里。故對肺氣失于宣肅而上逆的患者應(yīng)注意調(diào)理大便。對屬實證者,忌大便干燥,宜采取通便措施,以使腑氣通而助肺氣降;對虛證患者切忌大便溏薄,以防進一步損耗肺氣。
2 辨證施護
2.1 對風(fēng)寒束肺型患者,應(yīng)注意保暖,病室溫度宜適當(dāng)高些,慎食寒涼水果及飲料。對有高熱者,只要表邪未解,就不可用冷敷等物理降溫法退熱,以防毛竅閉塞,邪無出路,可服中西藥發(fā)汗退熱,也可針刺合谷、風(fēng)池、曲池、大椎等穴發(fā)汗退熱,或以十宣放血退熱。囑患者多飲熱水,以助汗出,有利于退熱及祛邪,服藥以早晨或上午陽時為宜。
2.2 對邪熱乘肺患者,病室溫度宜低,適當(dāng)多進食寒涼果蔬,如白菜、蘿卜、桔柑、梨、荸薺、甘蔗、西瓜等以清熱化痰生津;病后陰傷而口干無苔者,可飲酸梅湯以養(yǎng)陰生津,對無表證的高熱,可選用冷敷、酒精浴等物理降溫法。如為肺癰,宜注意體位引流及口腔護理。
2.3 對痰濁阻肺型患者,要注意化痰排痰,除選食桔柑、蘋果、蘿卜等果蔬外,可用陳皮或麥冬泡水代茶飲。對痰多且咯痰不暢者,可取半臥位,輕拍背部或少飲溫開水潤喉以助痰液排出、必要時可超聲霧化吸入給藥,或以吸痰器吸痰。除注意化痰、排痰以保證呼吸道通暢外,由于脾為生痰之源,要注意健脾運濕,以絕痰之化源。
2.4 肺氣虛患者宜常食紅棗、糯米、粥、瘦肉雞汁、禽蛋、豬肺等以補肺氣,同時注意培土以生津,可選食蓮子、芡實、山藥、黃芪、鮮河魚等以健脾益胃。對痰濕不盛者,可試用石榴、澀沛、銀杏等收斂肺氣,但不可多用。
2.5 陰虛肺燥者,病室空氣宜涼潤,因此病室要適當(dāng)灑水,室溫宜低。可進食百合、銀耳、甲魚等以滋陰補肺。如干咳無痰、咽燥音啞者可用麥冬、大海、玄參等泡水代茶飲,也可調(diào)服梨膏。對痰中帶血者按咯血護理,對陰虛盜汗者,夜晚蓋被不宜太暖,睡前可食百合蓮子湯以養(yǎng)肺清心。
2.6 對肺有寒飲者,可在伏天用鮮生姜1 kg打爛取汁,再用棉花100~150 g浸吸姜汁,曬干后制作一棉背芯,將姜汁棉花鋪在肺俞穴周圍,于冬季穿用。此法有助于預(yù)防或減輕發(fā)病。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