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脊柱外科收治一名46歲女患者,該患者頸項部僵硬疼痛3年,最近一個月來病情加重,行走無力。患者于3月初至脊柱外科門診就診,MR顯示:C5-6椎間盤脫出,占椎管面積的80%以上,脊髓明顯受壓。高國棟主任建議住院并及早手術治療,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后暫給予頸托固定和對癥治療。3月20日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加重后住院,頸項部僵硬疼痛,行走無力,腰部有束帶感,右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頸椎功能活動明顯受限。
頸椎正側位及動力位片示:頸椎反弓,C5-6間隙變窄
頸椎MR示:C5-6椎間盤巨大脫出,占椎管面積的80%以上,脊髓明顯受壓
頸椎CT示:C5-6椎間盤脫出,C6-7椎間盤突出并鈣化
高國棟主任組織全科醫(yī)生開展討論,認為這種頸椎間盤巨大脫出明顯壓迫脊髓,相應節(jié)段脊髓信號發(fā)生改變,隨時可能出現(xiàn)截癱的風險,保守治療無效,需及早手術治療,后路手術及單純內鏡手術無法完全摘除脫出的髓核組織。經(jīng)過討論,最終決定行C5-6、C6-7椎間盤突出經(jīng)前路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椎間融合及鋼板內固定手術(ACDF)。
術后復查頸椎正側位片
術后復查頸椎MR示:脫出椎間盤組織完全摘除
術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行走如常,腰部束帶感消失,右上肢放射性麻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患者的信任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有效恢復病情是我們對患者及家屬的最大回報,未來脊柱外科將繼續(xù)精益求精,力爭更多回饋于患者。
目前,頸椎前、后路手術已成為脊柱外科治療頸椎疾病的有效方法;前路手術主要以切除突出之椎間盤、椎體后方骨贅及鉤椎骨贅為目的,解除對脊髓、神經(jīng)根和椎動脈的壓迫,同時椎體間植骨融合,穩(wěn)定脊柱;后路手術主要以椎扳切除或成形或椎間孔切開減壓脊髓及神經(jīng)為目的;目前,脊柱內鏡的發(fā)展改變了外科治療頸椎疾病的方式,手術方法趨于微創(chuàng)化,但是仍需要嚴格把握各種手術適應癥。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