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起搏器是一種醫(yī)用電子儀器,它通過發(fā)放一定形式的電脈沖刺激心臟,使之激動和收縮,即模擬正常心臟的沖動形成和傳導,以治療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自1952年美國醫(yī)生Zoll氏首先臨床應用以來,目前全世界已有約幾百萬人接受了起搏治療,近幾年我國每年約有萬余名患者植入了人工心臟起搏器。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生物醫(yī)學工程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起搏器的功能逐漸完善,新型起搏器不斷問世,使臨床緩慢性心律失常治療效果已達到治愈目標,心臟起搏已從單純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擴展到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領域,對減少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近年來起搏器的儲存功能和分析診斷功能的完善,對心律失常的診斷和心臟電生理的研究起到積極作用。
心臟起搏治療的主要適應證是:
(1)伴有臨床癥狀的完全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
(2)竇房結功能障礙,心室率經(jīng)常<50次/分,有明確的臨床癥狀;
(3)病竇綜合征或房室傳導阻滯,間歇發(fā)生心室率<40次/分,或有長達3秒的R-R間隔,雖無癥狀,也應植入起搏器;
(4)由于頸動脈竇過敏引起的心率減慢,心率或R-R間隔達到上述標準,伴有明確癥狀者;
(5)有竇房結功能障礙及/或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必須采用具有減慢心率的藥物時,為了保證適當?shù)男氖衣?應植入起搏器;
(6)預防和治療心房顫動;
(7)預防和治療長QT間期綜合征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
(8)輔助治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頑固性心力衰竭、神經(jīng)介導性暈厥等病癥;
(9)心臟驟停存活者、冠心病心肌梗死、左室功能不良、原因不明的暈厥等伴發(fā)的危險性室性心律失常,應進行植入型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治療。
我院心內(nèi)科一區(qū)不斷追求技術創(chuàng)新,率先開展了右心室間隔部生理性起搏、“美容式”永久心臟起搏器植入以及緊急床邊臨時起搏等新技術,使我院心臟起搏技術水平跨上一個新臺階。正常的心室激動順序是沿希氏—浦肯野系統(tǒng)迅速擴布、均勻地激動左右心室,這是保持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的必需條件。傳統(tǒng)的右室心尖部電極容易固定且牢固而得到廣泛應用,但缺點是改變了正常的心室激動順序,它先激動右心室再擴布到左心室,使左、右心室激動不同步,從而使血流動力學和心功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近年來對希氏束、希氏束旁和右心室間隔起搏部位的探索和研究,達到了生理性起搏的要求。希氏束、希氏束旁和右心室間隔部起搏可以獲得接近正常生理的心室激動順序,保持雙心室的同步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對血流動力學和心功能的不良影響。希氏束、希氏束旁和右心室間隔部起搏心電圖與自身竇性心律時QRS波圖形接近。在常規(guī)起搏器植入過程中,QRS波的時限是一項反應心室激動有價值的指標,通過起搏部位的改變使得QRS波時限控制在理想范圍,以達到心室同步化的作用。 通過心內(nèi)電生理標測尋找希氏束點,可以取得最佳起搏位置,但希氏束起搏由于對設備要求高、電極固定困難等,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希氏束旁和右心室間隔部起搏技術由于將QRS波時限控制在理想范圍較為容易,因而臨床應用較多。電極的固定主要是通過螺旋電極技術,具有定位準確、牢固、病人臥床和住院時間縮短等優(yōu)點。采用該生理性技術使病人的血流動力學和心功能得到保護和改善,后期起搏相關并發(fā)癥大大降低,從而降低了總體醫(yī)療費用,該技術是國際和國內(nèi)近年來重視和發(fā)展的生理性起搏新技術。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