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的發(fā)育是很重要的,如果骨骼發(fā)育不好的話會影響健康。骨密度低是骨骼發(fā)育最常見的一個問題,那么骨密度低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情況下,骨密度低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骨密度低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營養(yǎng)攝入不均衡、年齡因素、運動不足以及內分泌失調等因素。那么骨密度低怎么辦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
骨密度低是怎么造成的:
營養(yǎng)不均衡導致骨密度低
1.鈣的缺乏。
2.膳食中鈣磷比例的不平衡。
3.維生素D的缺乏。
4.脂肪攝入過多。
5.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
6.微量元素的攝入不足。
內分泌失調導致骨密度低:
女性血液中雌激素隨月經(jīng)周期出現(xiàn)波動和減少,絕經(jīng)后更為急劇地下降都可能導致骨密度的降低。所以,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下降都是女性骨密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年齡導致骨密度低:
按照人體的生長規(guī)律,人體的骨密度峰值在35--45歲,此時骨頭中的含鈣量最高。35歲以后,人體中鈣的流失速度越來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自然會變低。
運動不足導致骨密度低:
骨骼的發(fā)育程度、骨的密度與運動密切相關。運動時刺激成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一般青壯年出現(xiàn)骨密度降低,多是由于缺乏運動,長期在室內久坐等原因造成的。
導致骨密度低的其它原因:
1.疾病:患有腎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性關節(jié)炎、僵直性脊椎炎或者某些癌癥。
2.藥物: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癌藥、利尿劑、抗凝血劑、胃藥或止痛藥等。
3.遺傳因素,有骨質疏松的家族史的人群骨密度低的可能性大。
4.受到酗酒、抽煙等不良習慣的影響。
骨密度低的癥狀:
1、大約有超過70%左右的骨密度低的人群平時不自覺的就會覺得后背疼痛,而且這種疼痛是沿著身體的脊柱逐漸向身體的兩側蔓延,當骨密度低的人仰臥或者是坐下的時候疼痛的狀況可以得到緩解,但是如果長時間站立則又會疼痛。
2、骨密度低的人經(jīng)常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或者是彎腰的時候會感覺到關節(jié)部位不適,甚至在用力咳嗽的時候全身的關節(jié)都會有脹痛的感覺。有一些長時間骨密度低的人身椎體骨小梁會發(fā)生萎縮,而且椎體會慢慢被壓縮變形。
3、有一些骨密度低的人即便是到了成年以后身高也會縮短,而且這樣的人往往會伴有駝背的現(xiàn)象。這可能是因為這股密度低導致骨質疏松之后身體無法承擔體重的負載,此時就造成了脊椎椎體彎曲變形,最后導致身高縮短。
骨密度低怎么辦
調整飲食:
營養(yǎng)對骨的疏密關系密切,飲食混亂也是導致缺鈣和使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所以面對骨密度低,膳食調整是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奶類、豆類、堅果類的食物。還有,飲食中要少吃鹽,鹽影響鈣的吸收。
積極補鈣:
我國居民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單由飲食攝取鈣遠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量,應額外補充適當?shù)拟}劑。兒童每日應保證800毫克以上,成人每日需鈣1000~1500毫克,妊娠和哺乳婦女更應適當增加鈣攝入。所以發(fā)現(xiàn)骨密度減少,更應當積極補鈣。
多曬太陽:
平時多曬太陽,充足的紫外線照射可以促進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合成,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提高鈣的吸收率、減少骨量丟失。因此,多曬太陽能夠改善骨密度低。
參加體育運動:
通過增加體育鍛煉,多多活動骨關節(jié),做肌肉抻拉練習,能夠改善骨骼肌的營養(yǎng)狀況,提高骨密度。運動時可以選擇在戶外運動,這樣還能配合紫外日照的作用。
溫馨提示:
確診為骨密度低時,應查明引發(fā)原因,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這對防止骨量進一步丟失有很大意義。同時,中年后要定期測定骨密度。女性應在絕經(jīng)期前期(45歲左右),男性應在50歲左右,到醫(yī)院進行一次初始的骨密度測定,用來參考觀察后期骨密度的變化程度。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