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線由于影像相互重疊,相鄰器官或組織之間如對
X線的吸收差別小,側不能形成對比圖像,一些器官組織特別是軟組織構成的器官不能顯影。1969年Hounsfield首先設計成計算機體層成像裝置,經(jīng)神經(jīng)放射診斷學家Ambrose應用于臨床,獲得了非常滿意的顱腦橫斷層面圖像,這種呈成像方法稱之為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這一成果于1972年
英國放射學會學術會議上發(fā)表。Hounsfield獲得1979年醫(yī)學生物學獎。1974年,Ledley設計成全身CT裝置,使CT的檢查從顱腦擴大到全身各個解剖部位。
CT診斷一般為平掃CT、增強CT和腦池造影CT。
平掃CT一般為橫斷面掃描,多以聽眥線為基線,依次向上或向下連續(xù)掃描。增強CT掃描常用的造影劑為60%泛影葡胺,每公斤體重1.5~2.0ml,凡有過敏史及心腎功能衰竭者禁用60%泛影葡胺。
腦池造影CT一般經(jīng)腰穿或枕大池穿刺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或氣體,使擬檢查的腦池充盈。作腹部CT檢查時,檢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釋的碘水劑襯托臟器的輪廓;檢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后掃描。
中耳癌可表現(xiàn)為以中耳為中心的骨破壞,聽小骨完全消失,局部可見軟組織塊影。鼻竇炎CT表現(xiàn)為粘膜增厚,腔內(nèi)密度增高,形成積液或積膿。肝癌在平掃時多數(shù)呈低密度區(qū)。肝硬化CT表現(xiàn)包括肝臟表面凹凸不平,各葉比例失調,肝實質密度不勻,脾腫大等。胰腺炎急性患者表現(xiàn)為胰腺彌慢性增大、變形和邊緣模糊,胰周脂肪層消失,以及腎筋膜增厚;慢性患者表現(xiàn)為胰腺增大或縮小、變形和鈣化,胰管擴大,腎筋膜增厚。支氣管擴張患者CT上支氣管可呈柱狀、囊狀或混合狀。CT顯示胸壁內(nèi)面靠外靠后的有弧線形陰影,表示有胸腔積液存在。
1、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顯示X線檢查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
2、檢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只需患者不動,即可順利完成檢查,易為患者接受,且隨診方便,尤其是對于急診病人能較快做出診斷,對爭取時間搶救病人起到重要作用。此外,CT還可以對急癥在短期內(nèi)重復檢查,有利于觀察病變的演變。
3、克服了傳統(tǒng)X線平片影像重疊,相鄰器官組織密度差異不大而不能形成對比圖像,軟組織構成器官不能顯影或顯影不佳等缺點。和核素掃描及超聲圖像相比,CT圖像清晰,解剖關系明確,病變顯示好,因此,病變的檢查率和診斷準確率高。
4、可獲得各種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X線吸收系數(shù)(或衰減系數(shù)),以行定量分析,即不僅顯示出不同密度的器官、組織或病變的影像,且直接得到各自對X線吸收多少的數(shù)值即吸收系數(shù)。
5、由于圖像是來自吸收系數(shù)的轉換,因此,可進行圖像處理,使圖像的密度或灰度調節(jié)到適合觀察某種組織或病變,而X線照片各部影像密度是不能調節(jié)的。
6、必要時還可以加做增強掃描,使圖像更為清晰,并對某些病變進行鑒別診斷,提高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及顯示率。目前我院使用的造影劑為非離子造影劑,安全性高。
1、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顱腦外傷、腦梗塞、腦腫瘤、炎癥、變性病、先天畸形等,為應用最早的人體系統(tǒng),尤其是創(chuàng)傷性顱腦急癥診斷中屬于常規(guī)和首選檢查方法,可清楚顯示腦挫裂傷、急性腦內(nèi)血腫、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腫、顱面骨骨折、顱內(nèi)金屬異物等,而且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敏感。CT診斷急性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腦梗塞等有很高價值,急性出血可考慮作為首選檢查,急性腦梗塞特別是發(fā)病6小時內(nèi)者,CT不如MRI敏感。
2、心血管系統(tǒng):可用于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等的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CT有肯定的診斷意義,特別是增強掃描具有特征性表現(xiàn),并可做定性診斷。
3、胸部病變:對于顯示肺部病變有非常滿意的效果,對肺部創(chuàng)傷、感染性病變、腫瘤等均勻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對于縱隔內(nèi)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的顯示也令人滿意,可以顯示肺內(nèi)團塊與縱隔關系等。
4、腹部器官:對于實質性器官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等器官顯示清晰,對于腫瘤、感染及創(chuàng)傷能清晰的顯示解剖的準確部位病變程度,對病變分期等有較高價值,有助于臨床制定治療方案,尤其對于手術科室的手術定位有重要意義,對腹內(nèi)腫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較大。
5、盆腔臟器;盆腔器官之間有豐富的脂肪間隔,能準確地顯示腫瘤對鄰近組織的侵犯,因此CT已成為卵巢、宮頸和子宮、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腸腫瘤的診斷,臨床分期和放射治療設計的重要手段。
6、骨與關節(jié):(1)骨、肌肉內(nèi)細小病變,X線平片常被骨皮質遮蓋不能顯示。(2)結構復雜的骨、關節(jié),如脊椎、胸鎖關節(jié)等。(3)X線可疑病變,如關節(jié)面細小骨折、軟組織膿腫、髓內(nèi)骨腫瘤造成的骨皮質破壞,觀察腫瘤向軟組織浸潤的情況等。(4)對骨破壞區(qū)內(nèi)部及周圍結構的顯示:如破壞區(qū)內(nèi)的死骨、鈣化、骨化以及破壞區(qū)周圍骨質增生、軟組織膿腫、腫物顯示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X線平片。(5)對于關節(jié)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等則以行MRI檢查為宜。
CT檢查 - 四、CT碘造影劑增強掃描的禁忌癥及高危因素:
為了增加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顯示密度的差別,明確診斷,在CT檢查中常使用造影劑作增強掃描,本院所用為非離子造影劑,安全性好,但以下為禁忌癥及高危因素:
禁忌癥:
1、碘造影劑過敏。
2、嚴重肝、腎功能損害。
3、重癥甲狀腺疾患(甲亢)。
高危因素:
1、腎功能不全。
2、糖尿病、多發(fā)性骨髓瘤、失水狀態(tài)、重度腦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痙攣、急性胰腺炎、急性血栓性靜脈炎、嚴重的惡病質以及其它嚴重病變。
3、哮喘、枯草熱、蕁麻疹、濕疹及其他過敏性病變。
4、心臟病變:如充血性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5、既往有造影劑過敏及其他藥物過敏的病人。
6、1歲以下的小兒及60歲以上老人。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