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甘肅,并很快在蘭州、嘉峪關、張掖、隴南、天水等地擴散。
文/圖 陳欣(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十月中旬,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甘肅,并很快在蘭州、嘉峪關、張掖、隴南、天水等地擴散。11月4日,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兒科醫(yī)師席芳琴和同事們緊急“受命”,支援天水抗疫一線。她的丈夫陳欣用飽含深情的文字,記錄下妻子從接到出征指令到臨行前的點點滴滴,詮釋了醫(yī)生“生命至上”的職業(yè)堅守,以及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擔當。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生出征,奔赴天水“疫”線。陳欣 攝
陳欣在手記中寫道:
母親緊張中透著擔憂,抱著哭泣的孫女反反復復說:“娃娃小,跟領導請個假,就別去了。”
妻子深吸一口氣,蹲下來快速地把衣物裝進箱子里。來不及歸置,來不及多準備幾件衣物,也根本不知道需要準備什么。
支援天水抗疫的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醫(yī)生緊急收拾行裝 陳欣 攝
我被妻子緊張、焦躁的情緒一帶,跟著有些蒙。前幾分鐘還在享受甜甜午睡的女兒被吵醒,開始哭鬧,兒子也睡眼朦朧地無助張望。父母看著我們慌慌張張,也不知所措,家里氣氛有些不安。
我問:“你可以去嗎?”
妻子看著我,聲音微顫地說:“遵照醫(yī)院的安排吧,也沒什么可怕的。可能是做核酸檢測,或者是其他的。”然后定定神,開始有目的地整理衣物。看著她單薄的背影,我實在有些不忍。
父親輕輕踱過來問:“發(fā)生什么事了?怎么這么突然去天水?”
妻子說:“醫(yī)院儲備抗疫醫(yī)務人員,有小朋友生病的話還需要我們,作為黨員就報名了……”
“娃娃還小嘛……”母親抱著哭泣的孫女依舊在喃喃著。
“總有人要去。” 妻子邊收拾行李邊說,聲音不大,卻很堅定。嘈雜的家里頓時安靜下來。簡潔而又堅定的話語,也震撼了我。
2021年10月下旬,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身處甘肅蘭州的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每天都有病例報道,讓人神經(jīng)緊繃。帶著醫(yī)生的職業(yè)敏感,每天分析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判斷疫情變化,應對各種未知的突發(fā)。醫(yī)院里,大家緊張而有序地開展防疫和臨床工作。
10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天。緊張、忙碌了一周,妻子值完夜班,回家說非常想吃大盤雞。做大盤雞可是她的拿手好菜,我也想犒勞一下自己。平日臨床工作幾乎沒有正點吃飯,尤其是在抗疫的緊張關頭,沒有什么比一家人安安穩(wěn)穩(wěn)坐在一起吃頓飯更令人感到幸福的事了。想著晚上可以美餐一頓,這幾天的焦慮也稍有緩解。
下午3點半,我準備好洋蔥、土豆、雞肉,正準備出門去醫(yī)院查房,妻子突然緊張地跑過來。
“快看看,我手機收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她急促地說。
“群里通知4點到醫(yī)院集合,趕赴天水,帶隨身衣物。我們醫(yī)院不是支援重離子醫(yī)院嗎?我是不是看錯消息了?你快問問!”她有些不安,不等我弄清楚,旋即又迅速在衣柜里翻找,著手收拾衣物。
“我要拿什么衣服?準備什么東西?”妻子急促的聲音有些顫抖。
“怎么去天水?我想著去重離子醫(yī)院……”感覺她快哭了。
“孩子怎么辦?我有些擔心!”她從洗漱間跑到臥室,又從臥室折回洗漱間,邊走說。“你快幫我問問什么情況,我先收拾吧!”
是啊,縱使危難當頭,總有人要去。以前覺得危難關頭,黨員沖鋒陷陣,是新聞報道,感覺離自己很遠,可是今天下午就發(fā)生在我的生活中。平時嬌弱的女人,在這種緊迫情形下,如此勇敢、堅決,讓我有些不舍,更多的是感動。
“去吧,家里我和你媽幫你們看著。遇事不要慌,去了注意防護,保證安全。”父親的話語一錘定音,穩(wěn)住了氣氛。
“哎,你和你爸一樣,都是黨員(沖)在前。你就去吧,孩子我們能照顧好,注意安全,把衣服拿夠。”母親附和道。
大人的問題解決了,可是孩子不理解。媽媽剛剛回家,怎么又要出門。女兒一直哭鬧要媽媽抱。
妻子輕輕地拍了拍女兒,說:“奶奶抱啊!媽媽去打小怪獸,回來再陪寶貝……”
簡單收拾后,我們匆匆提行李箱趕赴醫(yī)院。剛出門,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原來是父親邊跑邊揮手。父親以前是籃球健將,球場的風云人物,突然看見他急匆匆的步伐搖搖晃晃,我心里不禁一顫。妻子趕快示意讓我跑快迎一下。“天水下雨,冷啦,這件羊毛褲透氣,你穿隔離衣也舒服,拿上。”“爸,我不要了。” “快!拿上!聽話!”父親把袋子塞到妻子手里。是啊,我們的父母,一直以來就這樣牽掛著我們,義無反顧地支持我們。
“木蘭”集結,準備出征。陳欣 攝
跑步到醫(yī)院,大廳已經(jīng)聚集了很多人,之前到過武漢的同事在交流防疫工作的注意事項,生活細節(jié)。看著還有時間,我們到科室整理一下衣物。科室同事紛紛聚集過來,盧老師拿來幾包口罩,王老師拿來條床單,楊老師拿來幾瓶消毒液,交代防護事項,李老師也從家里趕來,分析情況,叮囑事項,檢查物品,讓大家盡可能充分地準備防護物品。醫(yī)院這邊的“家人”也是幫忙找物品、歸置行李,不愧是我們醫(yī)院的“花木蘭”團隊,效率就是高,不一會行李包就塞的滿滿當當?shù)摹?/span>
妻子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轉身跑到辦公室柜子前,說:“我們把黨旗拿上。” 在這緊急而又緊張的時刻,她沒忘了自己黨員的身份。妻子手里鮮紅的黨旗瞬間讓周邊的人,周圍的環(huán)境多了幾分神圣和莊嚴,還有力量。
天水,羲皇故里,有過李廣、姜維這樣的英雄人物、家國情懷已經(jīng)注入直面艱險戰(zhàn)士的血液中。深秋天氣有些清冷,看到醫(yī)院里隊伍斗志昂揚地集合完畢,我仿佛看到千百年來勇士們出征的場面。出征的是我的妻子、我的同事、我的戰(zhàn)友,是母親、是父親、是兒女。面對災難,他們義無反顧地把背影留給親人,他們難道不是我們時代的勇士?
在“疫”線,席芳琴為甘肅加油。陳欣供圖
該出發(fā)了,看著大巴駛出醫(yī)院大門,“加油”“一路順風”………大家紛紛揮手示意送戰(zhàn)友,向他們致敬、祝福。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白衣執(zhí)甲,出征秦州。巾幗不讓須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新冠肆虐,隴原同愾。厚樸遠志當歸。壯士,我們干了這包“岐黃避瘟湯”,等你們凱旋時,一起吃手抓羊肉,大盤雞。
晚上,孩子問我媽媽干什么去了,我告訴他媽媽去抗疫了,他說媽媽真勇敢!是的,他的媽媽值得他們自豪。
原文鏈接: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FfrT7tRqlBedYv--8U-_NCwR--QW4nrT--vNlKMftbjbe22PF7eCpxeyq----J4Cc--2wPe?spss=np&recallChannel=searchResult&channelId=&aman=9C0f8Oe5bP76ak0f6Bdd5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